优秀学子说——汪辉春
2023-12-19 15:10  


汪辉春,男,汉族,安徽铜陵人,中共党员,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能源动力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自入学以来,成绩良好,课程成绩GPA3.50,综合成绩位列专业第一,多次荣获学业奖学金、三好研究生及202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科研创新上,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206129)、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21A0381)以及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FSKLCCA2206);参与发表论文共8篇,其中分别以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在SCI一区期刊《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Fuel》各发表论文一篇,以第一作者在《燃料化学学报》及《煤炭学报》期刊发表EI论文三篇,在《洁净煤技术》期刊发表CSCD论文一篇;参与完成两项计算机软件编著(2022SR0278276、2022SR0278340)以及一篇正在实审阶段的发明专利(202311123340.9)。学术交流上,多次参加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年会、第四届热与流体动力学国际研讨会及第八届生物质能源国际会议并在分会场做口头报告。

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科研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从一无所知到一知半解再到有所涉足的过程。无论是实验操作还是模拟计算,都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学习其他学者的经验设计并开展自己的课题,需要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请教导师甚至改变实验方法。例如我在制备生物质基吸附剂时,将碱浸渍后的生物质先进行了洗涤至中性这一步骤后再煅烧活化,导致造孔不理想,比表面积和孔容都很低。经过反复实验对每一步骤进行排查最终找到原因并成功制备出较丰富孔隙生物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他学者的实验方法或者步骤可以参考但不尽相同,对于我们自己的课题往往会遇到挫折而气馁,唯有坚持方能到达彼岸!

一、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顺利地确定了课题,从阅读文献到设计工况、组织实验再到开展实验。我们组的实验大多涉及高温、可燃气体,需要特别注意实验室安全。研一刚开始做实验难免有一些胆怯,在师兄、师姐的悉心指导下,我很快掌握了气瓶、减压阀、流量计的使用和管式炉程序升温操作以及实验样品的XPS、SEM、BET等表征测试。回顾过往三年,我在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学院营造的科研氛围以及团队的呵护下得以茁壮地成长。

三、守得云开见月明

恍如昨日,仍记得研一时导师对我说:“现在刚开展实验,结果不理想是正常的,要学会查找原因,你现在的每一滴汗水浇灌出将来的每一颗果实,当你把实验结果整理出来发表后是会有成就感”。随着整理实验数据、撰写、投稿、修改、接收、刊发,直至参加学术会议分享科研内容,结果固然珍贵,努力奋斗的过程亦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去不可追,未来待谱写,只有一步一个脚印,锐意进取,方能厚积薄发。


关闭窗口